□本报记者 尕桑才让 通讯员 巨克梅 李义霞
9月3日以来,受副热带高压东退及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青海省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暴雨天气,省内34个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9月4日凌晨,一场强降雨席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强降雨过程影响范围广、雨量大、局地强度高,呈现出“极端性、突发性、反复性、不确定性”特点,防汛、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等级逐步提升,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持续性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互助县广大党员干部义无反顾,冲锋在前,逆向而行。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值守制度,全面做好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吹响防汛救灾的战斗号角。
“五十镇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及时发动镇、村两级防汛应急巡查队等群防群治力量300余人,设置集中安置点19处,严格落实‘叫醒’‘叫应’机制,通过应急广播、大喇叭、手摇报警器、铜锣以及入户通知等方式叫醒并转移重点地段的重点人群264户663人。”互助县五十镇党委书记鲁胜宝说。
互助县密切关注雨情、水情、险情、灾情,紧紧围绕“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转后如何管理”等关键环节,果断采取措施,对不放心区域人员进行避险转移,做到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
汛期“大锅饭”,摊开来是三餐、是烟火,聚拢起来是人气、是民心。集中安置点内,大锅面片热气腾腾,村民围坐一桌,大喇叭内循环播放的是应急知识,小圆桌上群众聊的是防汛政策,吃饭间隙,有说有笑,吃完“大锅饭”后,群众们闲谈家常,闲谈间以身边巨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万众一心。在防汛一线的日日夜夜,党员干部是主心骨,人民群众是生力军,大家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坚决筑牢防汛救灾的互助防线。
连日来,互助县委宣传部利用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和灾害风险提示,提醒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确保各类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县财政向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群众转移安置及此轮强降水应急处置,确保抢险救援准备充足,群众转得出、稳得住,全力保障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各重点部门紧盯水库堤坝、河道边坡、道路交通、桥梁隧道、建筑工地、企业矿山、景区民宿、野外营地、乡村学校、集贸市场、城乡易涝点、养蜂户、寺院、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开展全方位巡查排险,切实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互助县始终保持战时状态,严格落实临灾预警“叫醒”“叫应”机制,做到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督促各类防汛应急救援队伍作好抢险救援准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互助县各乡镇转移避险群众4553户15202人。互助县乡村三级共储备物资85类110余万件,18个乡镇270个村设置群众转移避险安置点392个,300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工作。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雨仍然在下,防汛任务依旧很艰巨,但只要党群一条心,干群一股劲,终会迎来风雨过后的朗朗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