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专家学者齐聚河湟共话民族建筑保护发展

本报讯(记者 卫正芳 朵玉雪)9月11日,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建筑文化遗产”为主题的2024第二十三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在海东市乐都区开幕。

据了解,大会为期3天,聚焦城市更新发展与民族建筑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民族地区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和民族特色村镇保护振兴等领域,涵盖大会学术年会、各分支机构学术年会、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考察调研等内容。500余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赏河湟建筑艺术独有魅力,就“政策解读中央关于传承弘扬民族建筑文化方面的精神”“建筑文化内涵中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体现”等主题研讨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发表真知灼见,充分交流分享。

中国民族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丰富内涵。在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中国民族建筑,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是行业重要学术活动之一,通过研讨热点、难点问题,分享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建筑文化遗产背后的内涵和精神价值,让更多人了解、体验并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海东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近年来,海东市委市政府、乐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瞿昙寺明代早期宫殿式建筑群,乐都柳湾遗址、民和喇家遗址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利用,让这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中华建筑美学体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东市委常委、乐都区委书记杨海林在致辞中表示,2024第二十三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的举办,对弘扬乐都区传统建筑文化、深耕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方面产生重大推动作用。“我们将借势学术年会的高层级平台与成果,依托乐都的厚重底蕴,构建多层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乐都文化遗产资源的整体性保护与历史文化的创新性延续,着力推动以瞿昙寺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文博、文创、文旅融合发展,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特有的魅力和活力。”

开幕式后,大会进行了2024年度中国民族建筑优秀论文发布、2024年度立项课题发布、2023年度优秀分支机构和优秀分支机构负责人证书颁发以及2023-2024年度重点标准项目颁发证书的仪式,随后还进行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与相关单位的签约仪式。

--> 2024-09-12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57433.html 1 专家学者齐聚河湟共话民族建筑保护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