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努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报特约评论员 熊永平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海东处于“三河间”,分布有大小河流120多条,黄河干流、一级支流湟水河和二级支流大通河分别出境流入甘肃。黄河在海东市境内长200.4公里,流域面积5443.8平方公里,分别占青海省的7.57%、3.4%,流经461个村,区域人口52.26万人。湟水河在海东市境内长151公里,流域面积6569.9平方公里,分别占青海省的40.7%、37.2%,流经1122个村,区域人口117.22万人。大通河在海东市境内长72公里,流域面积1278.4平方公里,分别占青海省的12.8%、9.8%,区域人口3.07万人。加强黄河海东流域生态保护,不仅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平衡的现实责任,也是流域各族人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依靠。

近年来,海东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最大”重大要求,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经济实力实现大幅提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80.13亿元,实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生态治理力度加大,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9%,黄河、大通河出省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I类,湟水河断面水质达到III类;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深入贯彻落实《海东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海东百万人春秋季植树造林“大会战”已成为全省的一张金名片,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28.3%提高到2023年的36%;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民生为本,各项民生支出占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黄河文化保护工作显著提升,建成河湟文化博物馆,成功举办河湟文化艺术节、河湟文化论坛等,深入挖掘打造“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最美海东”金色名片。

同时,海东地处高原,受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长期以来生态脆弱,生存不易,生产生活受限,经济发展质量不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海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融入、支撑和服务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黄河海东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切实履行生态环保政治责任,清醒认识海东在全省全国大局中的定位,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高标准严要求看待生态环保,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生态系统改善和良性循环,努力打造成黄河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要强化流域环境污染治理,以改善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全方位推进黄河海东流域环境协同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统筹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全流域节水建设。坚持节水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实施节水行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具有河湟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落实《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海东宣言》和《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打造具有海东特色的河湟文化对外传播符号,让河湟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海东篇章的强大精神力量。

--> 2024-09-19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57638.html 1 努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