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晓华 通讯员 张晓燕
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龙床村驻村第一书记郝江涛在当地有三个绰号:“郝着急”“郝推销”和“郝操心”。三个绰号既是说人,也是龙床村村民对郝江涛的认可与信赖。
2021年7月,郝江涛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来到龙床村。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从一名企业领导到驻村第一书记,从村民当初的拭目以待到如今的刮目相看……3年多的时间里,郝江涛早已和龙床村的村民打成一片。
“有威信有魄力,说话办事果断利索。”“你别看郝书记平时说话办事一点架子都没有,村民拖沓懒散的时候,他一点情面都不留。”“我们都叫他‘郝着急’。”提起郝江涛,村民和村干部们这样评价。
自驻村以来,郝江涛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工作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重要抓手,第一时间修订完善涉及党务村务、党员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用公开、公平取信于民。带头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党员学习培训等制度,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推动村党组织运行规范有序,健全和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规范工作经费使用,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坚持用红色基因教育人、民俗文化熏陶人、家风文明塑造人、善德善行引领人,每月定期组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学习,争取5万余元资金重建党员活动室。他注重家风家训,建立村规民约,成立移风易俗宣讲小组,讲好村庄故事,让龙床村的好人好事声名远扬。
说起“郝推销”这个外号,郝江涛总是说:“如果能推销来更多项目和收益,我还真愿意当这个推销员呢。”
马铃薯和油菜籽是龙床村的主导产业,驻村的这几年,郝江涛深知农资化肥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他看在眼里,想法生在心头,通过前前后后多次与派出单位协调,自2022年以来为龙床村村民累计捐赠二铵155吨、尿素575吨,总价值达277.59万元。
高山有好薯,却养在深闺少人识。“既然农产品走不出去,那我就把企业带进来。”就这样,郝江涛开始了自己的“推销”之路,他多次与派出单位积极对接沟通,就采购帮扶农副产品事宜达成合作共识,自2022年以来,通过他的联系,盐湖股份公司累计收购土豆粉条约21.3万斤,总价值达330.02万元,打破村民“自产自销”的传统销售模式,帮助老百姓解决农副产品销路难问题,让村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如何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扩大村民增收渠道?
郝江涛经过多方考察,决定成立龙床村青海弘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盐湖股份公司成功签订供应食堂菜籽油的合同,初期供应量达1.2万斤,预计全年供应量将达到3.5万斤,收入达40万元左右。按照“短期能增收,长期能养家”的产业选择标准,引进黄花菜种植,亩均可增收0.5万元。
为闹矛盾的村民做调解员,帮毕业大学生找工作,上省城医院找专家给村民治病,给村里的大龄青年介绍对象……“村里每家每户的大事小事,没有他不知道的。”龙床村村民马世科说。
走路风风火火,说话干脆利落。处处为村里着想,事事为村民操心。“郝操心”是村民起的第三个绰号。
2023年11月,龙床村监测户马延仓因病情严重面临截肢,郝江涛积极联系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让马延仓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郝江涛多次到医院看望并鼓励,及时为马延仓申请临时救助和产业帮扶到户政策。2024年4月将马延仓带到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为其重新进行残疾鉴定。
郝江涛不但能操心,而且还很细心。他清楚地记得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的孩子今年毕业、谁家有劳动力但收入低……为解决脱贫户大学毕业子女的就业问题以及脱贫户的务工问题,郝江涛积极联系派出单位,解决就业问题。截至目前,盐湖股份公司已招录1名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子女,为6名脱贫户提供稳定务工就业岗位。
驻村三年,在郝江涛的带领下,龙床村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以党建为引领,绘就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发展新蓝图。朴实的村民想不出动听、时髦的话语来评价他,只能用一些散发着乡土气息的“绰号”来称呼他。然而,这些“绰号”却十分传神地勾勒出了第一书记的驻村表现,折射出群众对郝江涛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也是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密切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