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28 海东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庭院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本报记者 李永兰 实习记者 赵新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开农家乐、办民宿,“庭院鸡”“庭院牛”“庭院羊”……如今,在不少乡村,庭院虽小,作用不小。一个个小小庭院,正逐步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领牛了,领牛了,政府要给我们老百姓发牛犊了。”日前,一辆大卡车的到来,打破了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尕镇塘沙三村的宁静。车刚一停稳,有的村民闻声赶来,有的村民迫不及待地爬上车察看车上的小牛犊,有的村民则打听起小牛犊的喂养方法……

“我年纪大了,没办法出去打工,今天政府给我们发放牛犊,我们在家就能发展产业挣到钱,回去以后我会好好养殖增加收入。”塘沙三村脱贫户马哈尕牵着一头牛开心地走向自家的牛棚。

此时,广场上村民们排起了队,看着一头头牛犊,个个喜笑颜开,仿佛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一旁,牙什尕镇兽医站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农户讲解养殖牛犊的注意事项,包括承担的风险及补救措施等。

牙什尕镇党委书记韩国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牙什尕镇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的重要路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引导动员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院落空间,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农民在自家庭院发展鸡、牛、羊等养殖产业,将“小庭院”变成“增收地”,拓展增收来源,力求把庭院经济打造成群众增收的“聚宝盆”。

“庭院养殖产业成本低、见效快,进一步激发了养殖户的内生动力,自我发展能力也不断增强。”韩国勇说,目前,牙什尕镇已为全镇确定的14户脱贫户、1户监测户及3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了2500只鸡、32头牛、328只羊,合计金额90万元。

跟牙什尕镇的很多农户家一样,在雄先藏族乡很多农户家中,也都能看到庭院规划错落有致,前有小庭院,后有养殖圈。

“之前,我自己养了300多只鸡,后来通过申报庭院经济项目,又有1250只鸡崽送到了家门口, 我只要负责养就行,养好了年底估计收益能达到6万元。”记者走进雄先乡乙麻昂村的脱贫户陈永强家的庭院,看到地面干净平整,屋后空地上跑来跑去的鸡崽让小院显得格外有生机。

记者了解到,在项目实施前期,雄先乡干部进行入户宣传,详细讲解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在符合用地政策的前提下,利用房前屋后的院落空间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入户实地查看现场,了解项目发展条件及农户意愿后,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程序,确定在全乡11户脱贫户、监测户及低收入家庭中发展庭院养殖项目。

今年以来,雄先乡党委全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农房建设、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因素,通过结合实际,分类引导,使养殖户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完加村、东朋村的农户依托山多地少、生态良好的地理环境养殖牛羊,塘春村、雄先村、乙麻昂村的农户则根据以往的养殖基础和市场需求养殖土猪、土鸡,进一步提高庭院经济总体效益。

为了确保庭院经济养殖项目“后劲足”,农户们所养殖的动物均由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统一配送至乡镇。同时,乡干部及兽医站工作人员协同村干部和农户到场详细清点核验,查看防疫证明,讲解养殖注意事项,并对养殖责任、可能承担的风险及补救措施等方面予以明确。在项目后续发展阶段,乡党委把养殖技术培训指导服务作为重点,由乡兽医站全程提供技术指导,逐步提升庭院经济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

“下一步,雄先乡将不断在发展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围绕庭院经济生产各环节,定期对养殖户开展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将庭院经济拓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持续以开发利用农村房前屋后、庭院资源为发力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人居环境和群众增收双提升,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雄先乡党委书记石志强说。

--> 2023-07-31 1 1 海东日报 content_39497.html 1 庭院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enpproperty-->